欢迎来东方旅游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探秘世界最伟大的建筑】悉尼歌剧院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2-11-19 11:26:17  来源:  作者:
如果要说有那个建筑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那悉尼歌剧院一定是其中之一。这个沙里宁从废纸篓中拣回的方案,来自一个名不经传的家居设计师伍重的想象之作,这是伍重设计的第一个公共建筑,总投资造价追加将近20倍,工期推后整整10年。但正是这个传奇的建筑却最终成为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
带大家探秘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分享传奇!小吉原创,欢迎转载


悉尼歌剧院是如此的出名,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还认为悉尼是整个澳大利亚的首都。

 

悉尼歌剧院从一场建筑学的噩梦,到最终被人们所接受,获奖无数,2005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除了耶稣受难日和圣诞节外,悉尼歌剧院每天24小时向公众开放,他是世界上运营最繁忙的演出场场所,一年之中大约有200万观众前来参观3000场演出,此外还有20万名浏览者慕名参观这个独特的建筑。
这样的演出频率,相比国内仅百余场演出的各种剧院来比,确实是一个奇迹....



伍重1956年在斯德哥尔摩旅行时从一份建筑杂志上得知了这个建筑竞赛,在尚未造访过悉尼的情况下,凭借着几个悉尼姑娘对家乡的描述就绘制出了这份设计图。直到6个月之后伍重本人才知道自己的作品获选.....

悉尼歌剧院的美在于它为整个城市作出的贡献,几乎这座城市最主要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美丽的建筑,而各个角度上,它也都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别样的美丽。



 
悉尼歌剧院入口处的细节:
建筑师伍重是一个传奇。他扎根于历史,触角遍及马亚、中国、日本、伊斯兰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纳亚人的遗传。他把那些古代的传统与自己和谐的修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建筑感觉,以及和场所状况相联系的有机建筑的自然本能。
他总是领先于他的时代,将过去的这个世纪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

 




 

几个散落在桌上的桔瓣,造就着这个伟大建筑的雏形。
而当时作为一个默默无闻,没有做过任何公共建筑的家居设计师,伍重甚至在设计前从来没有来过澳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位于悉尼湾的南部一个人造小半岛上,其总面积为2.2公顷,由588个沉降于海平面以下25米的混凝土墩支撑。其中长183米,宽120米的建筑群占据了1.8公顷。整栋建筑建造在一块混凝土基座上,其入口开向南边,以97米宽的台阶同路面相连。


悉尼歌剧院是一个设计新颖的表现主义建筑,它有一系列被称为壳的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每一个构建都取自拥有相同半径的半球体,它们构成了剧院的屋顶。尽管悉尼歌剧院德屋顶结构通常被称为“壳”,事实上它们在构造上严格的来说并不是“壳”,而是由肋骨状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支撑的预制混凝土嵌板。整个建筑共由2,194个这样的嵌板,每个的重量大约是15吨,整个屋顶的重量为2万7千吨,它覆盖着1,056,006块由瑞士光滑的白色有人字纹路的瓷砖,从远处看这些“壳”显得非常洁白。这些瓷砖具有自动清洗的性质,不过还是会受到定期维护和更换。



 








大剧院前走过的游客....











这个建筑群可大体分为三个部分:最大的两组风帆沿南北方向排列,以略呈v字形的方式在南部收拢。它们分别以三面风帆面向北部的海湾,另一面则面向南面迎接观众和游客,风帆张开的“嘴”上则覆盖着茶色的玻璃幕墙。另一对小风帆位于它们的西南处,位于其中的乃是贝尼朗餐厅。整个建筑最高处为西面大厅的顶点,它距离海平面67米。



悉尼的另一标志性建筑,大衣架悉尼大桥,观赏歌剧院的最佳视角之一!


 
























悉尼歌剧院下的大餐厅,对面便是绝美的海景,它成为的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位于其中人们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享受。




喜欢悉尼,喜欢大海,喜欢无限的自由!



骑车上班的澳洲人








音乐厅位于西面的一系列“壳”内,而歌剧院则在东面的“壳”内。“壳”的高度是由它内部所要求的高度决定的,从入口处的矮空间一直升高到位于最高处的台阶的座位区。一些次要的场馆位于音乐厅下面的混凝土基座内,是位于西面的“壳”的一部分。这个建筑拥有将近1000个房间,其建筑面积为8万8千平方米。整栋建筑的用电量相当于一个2万5千人的小城,总电线长度达645公里。除了“壳”上的瓷砖和门厅的玻璃幕墙外,这座建筑物的外部很大一部分都覆盖了由拉娜出产的粉色花岗岩面板。重要的内部表面处理用到了的澳大利亚白桦胶合板。







夜幕下的歌剧院













 




 
早期的研究模型


 

 
更多背景资料 来自 维基百科

建造历史

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计划始于1940年代,战后的悉尼并没有专门场所用于音乐、戏剧表演。悉尼音乐学院的院长尤金·古森斯(eugene goossens)游说政府建造一个能够表演大型戏剧作品的场所。卡希尔于1955年9月13日发起了歌剧院的设计竞赛,共收到了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件参赛作品。本来评委们已经选出了若干件候选作品,然而因故迟到的美国设计师埃罗·沙里宁却从淘汰的作品选出了约恩·伍重潦草的设计图。
此时的乌松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居住宅设计师,悉尼歌剧院是其第一座公共建筑。
伍重1956年在斯德哥尔摩旅行时从一份建筑杂志上得知了这个建筑竞赛,在尚未造访过悉尼的情况下,凭借着几个悉尼姑娘对家乡的描述就绘制出了这份设计图。直到6个月之后伍重本人才知道自己的作品获选,当他在7月29日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地的澳大利亚妇女周刊甚至将其比作好莱坞明星贾利·古柏。伍重此行还带来了他在丹麦所制作的悉尼歌剧院木制模型,这个模型被放置在悉尼市政厅内。模型和悉尼歌剧院的最终造型有不小的差别,它采用的是更为奔放的抛物线屋顶,这个设计因为建造难度过大在后来的建造过程中被修改了。为了筹措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资金,卡希尔开始发行悉尼歌剧院的彩票。 1958年3月,伍重和丹麦结构工程师艾拉普(ove arup)再次拜访了悉尼,他们发表了名为红皮书的悉尼歌剧院初步设计方案。

 
设计和建造
原本位于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的麦格理堡垒电车厂于1958年拆除,歌剧院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959年3月份开始。 3月2日,卡希尔拧紧了悉尼歌剧院青铜铭牌上的最后一颗螺丝钉,象征着大剧院的建设工作由此展开。然而不幸的是,仅仅几个月之后的1959年10月22日,约瑟夫·卡希尔因心肌梗塞死于悉尼医院,日后悉尼歌剧院的建设遭遇困难时因此缺乏了许多政治上的支持。
歌剧院的建造计划一共有三个阶段。

 
阶段一:建造平台
平台悉尼歌剧院入口处阶段一的准备工作于1958年12月5日开始,由civil&civic公司负责建筑,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则负责监督和指导,正式的建设开始于1959年5月5日。政府出于对资金和公众舆论的担心力求工程尽快开展,然而乌松的最终设计却仍未完成。 1961年1月23日,工程已比预计延后了47周,这主要是因为遇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包括天气,没有预料到的雨水改道,而工程开始之际乌松实际上还没有准备好正确的结构图,政府又在原本只用两个厅的设计中新加了4个小厅。1961年3月1日成立了悉尼歌剧院信托基金,基金会负责管理建造悉尼歌剧院所需的费用。1962年1月1日,伍重又发布了名为黄皮书的设计方案,在这一个方案中抛物线式的屋顶被修改为球面结构。平台的工程最终于1962年8月31日完成。迫使工程尽快开展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平台的强度并不能够支撑它的屋顶结构,因此必须要重建。重建工作完成于1963年2月,同一年中伍重全家搬到了贝尼朗角距离悉尼歌剧院不远的地方。

 
阶段二:建造外部的“壳”
屋顶在最初的歌剧院设计竞赛中,这些壳并没有几何学上的定义,在设计过程的开始阶段,这些“壳”被定义为由一系列的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排骨支撑起来的抛物线。然而,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却无法建造这些“壳”。使用原地浇筑的混凝土来建造的计划由于造价高昂而遭到了否决,因为屋顶不同部分的结构不同,需要设计许多不同的模具。 1968年的建造进度悉尼歌剧院用来支撑壳的肋骨从1957年到1963年,在最后找到一个经济上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之前,设计队伍反复尝试了12种不同的方法建造“壳”(包括抛物线结构,圆形肋骨和椭圆体)。“壳”的设计工作是最早利用电脑进行构造分析来完成构造分析的部分之一。[12]在1961年中期,设计队伍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这一方法可以使用一个通用的模具浇注出不同长度的圆拱,然后将若干有着相似长度的圆拱段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剖面,不过现在已经不太清楚是谁最先想出这个解决方法的了。确定了制造屋顶的方法之后,屋顶的颜色和材质也成为了需要选择的对象,乌松的想法是想让悉尼歌剧院在港湾的衬托下看起来像是天空中的白云。伍重在日本发现了他想要的材料,这就是陶瓷。最终他们选定了瑞士陶瓷制造商的哈格纳斯,这家企业生产的瓷砖具有光滑的表面,但又不像玻璃那样拥有高反射率。悉尼歌剧院上的瓷砖 “壳”由霍尼布鲁克集团(hornibrook group pty ltd)建造,他负责建造了第三阶段。 hornibrook在工厂中制成了2400件预制肋骨和4000件屋顶面板,着加快了工程的进度。这个解决办法的成就在于利用预制混凝土构建从而避免了建造昂贵的模具(他同样允许屋顶面板在地上就大片的预先建造组合好,而不是在高处一个一个的拼接)。 ove arup和合作方的工地工程师惊讶于这些“壳”在完工前使用了创新的调节型弯曲钢铁桁构梁来支撑不同的屋顶。在1962年4月6日,悉尼歌剧院估计将于1964年8月到1965年3月之间完成。到1965年时,又估计第二阶段最终将于1967年6月完成。

 
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
内部的设计和装潢 阶段三的工作从伍重将他的工作室于1963年2月搬至悉尼后开始。
然而,政府在1965年发生了改变,澳大利亚工党在新一轮的选举中落败,新的罗伯特·阿斯金(robert askin)政府宣布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将由公共工程部管辖。戴维·斯休斯(davis hughes)取代了诺曼·赖安(norman ryan)成为公共工程部门的长官。当乌松希望获取用于购买第三阶段胶合板的资金时,斯休斯没有批准。于是乌松直接去找斯休斯本人,后者告诉他没有办法在这个方案上使用这么多钱。在这之后,悉尼政府就逐渐减少了对悉尼歌剧院的资金供给,此时的乌松几乎身无分文,要靠朋友救济才能维持生活。不仅如此,公共工程部门甚至连乌松的设计方案都要反对。有些律师建议乌松打官司,不过乌松却不愿意这么做,1966年2月28日乌松辞职的时候第二阶段的工程正接近完工,此时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的花费仍然只有2290万元。3月份的时候斯休斯还给伍重提供了一个重返悉尼歌剧院项目的职位,只不过这个职位只是建筑设计师而没有任何权利,伍重拒绝了这个机会。音乐厅和大风琴彼得·霍尔(peter hall)在乌松辞职后取代了他的位置,霍尔对第三阶段的内部设计和装潢负最大责任。莱昂内·托德(lionel todd)、大卫·利特尔莫尔(david littlemore)以及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工程师特德·法默(ted farmer)也在同年接受任命,取代乌松的位置。声学顾问洛萨·克莱尔(lothar cremer),向sohec证实伍重最初的设计仅允许在大厅中安放2000个座位,并进一步指出如果将座位加至3000个的话将会对声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舞台设计师马丁·卡尔(martin carr)也曾批评过悉尼歌剧院的内部设计和演出用设备。伍重离开之后,他的许多设计被后人改动了。例如,在原先的设计中北面的矮墙并不是现在这样,地板的材料也不一样了,伍重原本的计划是使用木合板来做玻璃的窗框。两个主要大厅的用途也被更换了,原先较大的厅是歌剧厅如今则成了音乐厅。而小一些的厅本来只是用于舞台剧,现在也用来表演歌剧。另外还加入了两个新的小厅,这些变化连同舞台设备的变更使得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大为变化,还有伍重设计的木合板走廊以及他的座位排布设计也都被抛弃了。悉尼歌剧院第三阶段的建造工作最终于1973年完成。

 
完工以及花费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正式完工,总花费为1亿零200万美元。1957年初步计划的成本为7百万,最初预计完工日期为1963年1月26日。

 

 
歌剧院有以下场馆:音乐厅:此乃全歌剧院最大的房间,拥有2,679个座位,这些座位中有2100个正面表演台,其他的12块座位席则分布在两侧。舞台呈梯形,靠近观众的部分较窄,为14米。最深处的宽度则为17米,舞台后面还有供唱诗班使用的坐席。
 
在1995年以前,这个音乐厅是悉尼交响乐队的所在地,其他的音乐会演出乐队也会使用这个场所。虽然名为音乐厅,但实际上除了演奏各种古典、现代的音乐之外也可以在里面进行歌剧与舞蹈表演。音乐厅在设计时对声乐特征要求特别严格,大厅的天花板最高处距离地板25米。墙面上铺装着澳大利亚本土所产的白桦树木板,吸收多余的回音。在舞台前面的悉尼歌剧院大风琴,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链杆风琴,有超过10,000根风管。
 
歌剧院
是一个有1,507个座位的舞台剧院,其座位同样排列成前低后的弧形。两侧还有4个小型的高台座椅。整个观众席都被涂成深色以防止舞台灯光的反射。在舞台前方是可容纳70名乐手的乐池。舞台宽11米,高7米,纵深17.5米。其顶部还有可使演员腾空而起的机械系统及电脑控制的灯光系统。后部的两部电梯可以将布景从舞台底下送出,舞台内还有旋转转盘以及4台能够将演员从舞台底部送上来的电梯。
话剧厅的模型话剧厅, 是一个有544个座位的舞台剧院。该剧院的座位呈直线排布,白桦木做成的座椅铺设着羊绒坐垫与靠背。墙壁同样被涂成深色,舞台宽13.5米高4.8米深度则为14米。其内也有各类道具、机械,这个剧院可以用来表演话剧、歌剧、音乐剧。

 

 
艺术厅(studio),是一个可以调整的场馆,地板15米见方,四周的高台上排布着两排固定座椅,中央舞台也可安置座位。根据其布局,最多时能容下400人。
场馆 (utzon room),是一个小的多用途场馆,拥有210个座位。它是唯一一个由伍重设计的室内空间。1999年后,伍重和悉尼歌剧院管理会达成了和解,重新以顾问的身份被雇佣,重新为悉尼歌剧院设计了小型的伍重场馆,于2004年在伍重的指导下进行了改建。这个小型场所没有固定的座位,装饰风格也以简约为主,墙壁上还有一面14米长的彩色挂毯,这条挂毯也是由伍重设计的。

 
前院(forecourt)
是一个可以调整的室外场馆,拥有许多不同的配置选择,包括利用台阶作为观众座位,它经常在不同的社会活动,现场表演以及特殊场合表演被使用到。其他的区域(例如北面和西面的门厅)偶然也用于一些的表演。这座建筑还包括了一个录音室、五个排练用的练功房、五间餐厅、四间纪念品商店、一间旅客服务中心、60多间化妆室总计近一千个房间。音乐厅的内部
 
运营
1975年之后悉尼歌剧院逐渐将建造过程中欠下的债务偿还完毕,这主要是靠悉尼歌剧院彩票的功劳,悉尼歌剧院完工之后建造工作并没有完全停止,时常进行建筑维护,有时还会根据形势需要将某些房间改作它用。

 

@吴吉明 的专辑 冒险家乐园 悉尼自然与探险之旅 很棒,推荐给大家!http://t.cn/zjp7hgg



 

2012-11-09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急百货店梅田总店购物攻略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物之阪神梅田总店美食美酒伴手礼篇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阪急百货梅田总店体验日式夏日乐趣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阪急带您体验华丽而精致的“神户流生活方式”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4 TOUR126.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