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东方旅游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金华婺剧自助游攻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时间:2013-07-15 16:28:55  来源:  作者:

 古老,并不是婺剧最值得称道的。婺剧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全部声腔:高腔、昆腔、徽戏、乱弹、滩簧、时调,这些声腔并非一戏混用,而是各自拥有一批擅长的剧目,兼容为一个剧种。其中,高腔在明代流行于大江南北;昆曲一度成为声腔领袖;滩簧、时调是江浙一带流行于田头市井的优美小调;而徽戏、乱弹从明末兴盛。值得一提的是,200年前徽戏进京后形成了京剧,自身反而日渐衰落,但在婺剧里徽戏仍以质朴原始的形式流唱于乡村草台,成为保留徽戏剧目、资料最多的剧种。难怪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曾感慨:“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

彩练曼舞 作者:枫叶的似水流年彩练曼舞 作者:枫叶的似水流年

  那么,又是什么使得这六大声腔能齐集于金华地区并形成一个剧种呢?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地区,加之物产丰饶,历来是各种戏曲争奇斗艳之地。尤其是徽商兴起后,作为浙皖交通要地的金华,戏曲更为多样而兴盛,又因当地民众喜爱,六大声腔便执拗地在金华被保存了下来。

  没想到,这乡村草台上的翻扑跌打、抑扬顿挫,竟然大有来头。不过,它却并未因此端起架子,而是扎扎实实的为平民的戏。

专注的小戏迷 作者:peter_gong专注的小戏迷 作者:peter_gong

  我曾在一个村子看过婺剧《断桥》,在表演“水漫金山”后三人重会的一场戏时,情绪强烈的小青锋芒毕露、怒不可遏,几乎使许仙不敢仰视、胆颤心惊、闪逃躲避,又爱又恨的白娘子则左右周旋。这出戏是如此火爆而热烈,有着强烈外化的爱恨和复杂繁重的做工。据懂行的朋友说,婺剧《断桥》有“唱死白蛇,做死小青,跌死许仙”的说法,如此的“重做轻唱”,让看的人直呼过瘾。还有一出名为《九件衣》的戏,昏聩无能的县官被百姓打得满地找牙,这痛快淋漓的戏份,以平民的视角和想象给了台下观众极大的共鸣,每回都会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上戏妆的婺剧演员们 作者:王华平上戏妆的婺剧演员们 作者:王华平

  婺剧的身段也饶有趣味。不仅有实打实的武术,还有类似于提线木偶的夸张动作,以及泥塑金刚般庄严威武的亮相。原来,辗转于各个乡村的民间婺剧艺人,白天在庙台演出,夜晚也住在庙里,金刚罗汉给了他们灵感,于是,这样的亮相就被定格在了婺剧的舞台上。这个细节令我感慨,取材自民间的婺剧,不像京剧、昆曲那样,曾被高雅文化雕琢,而始终保持着可贵的平民情怀。

  也是,每当镜头对着台下那些质朴的人们时,我在想,或许正是他们的喜好左右着婺剧的风格——剧情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表演大开大合、大喊大叫,音乐大锣大鼓、高亢爽朗,服装大红大绿、对比强烈。婺剧的音乐样式同样如此,草台演出的嘈杂环境,造就了婺剧的粗犷、夸张和强烈,这是在剧场里不可能形成的。婺剧就是如此,以平民的视角和审美,为平民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在婺剧流转的数千年时光中,乡间草台一直是婺剧最真实也最习惯的舞台。即便今天,它流行的区域已经是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一带,但人们还是喜欢以这种最质朴、热闹和亲切的方式欣赏婺剧。我想起某一次,我们在一户人家屋前的空场请教老艺人婺剧的问题,突然听到邻村传来一阵密集的锣鼓声,很快,不远处在番薯田里劳作的人们放下锄头,转身就往邻村奔去,有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洗洗脚上的泥巴。我当然也不例外,对我和村民们而言,这将又是一次视听的盛宴……

  景点介绍

  婺剧,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地区建德、淳安等县,以及江西东北部。明代末叶,这一带就已盛行高腔和昆腔。清乾隆前后又相继流入乱弹、徽戏以及滩簧、时调。这些剧种和声腔长期在这一带同班演出,相互影响,在表演艺术上渐趋接近,形成了统一的风格。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始改称为婺剧。

几位龙套演员悠然地在后台候场,不经意间构成了一幅色彩浓艳的人物画。 作者:王华平几位龙套演员悠然地在后台候场,不经意间构成了一幅色彩浓艳的人物画。 作者:王华平

  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娟》、《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现代戏《桃子风波》等。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推荐观赏婺剧演出的地点:浙江金华市区、金华市武义县、金华市缙云县、金华市义乌市

  婺剧演出经常是到金华市内各地村乡里的,除去一些省市大团外,很多婺剧演出团的演出地点都不确定,经常是各地流动演出,因此想特意看某个剧团的演出,最好能和演出团取得联系,便于跟戏。

  婺剧艺术特点

  角色行当

  婺剧的角色行当,过去称为“十三顶半网巾”,即四白面:小生、老生(正生)、老外、副末;四花面: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净)、三花面(丑)、四花面(武净);五旦堂:花旦、正旦、作旦、老旦、武小旦,此为十三行。外加“三箱”(管砌末,兼演神仙、老虎、狗)兼杂脚,为“半个网巾”。后又增加了三梁旦(衢州一带称花旦为“大梁旦”,作旦为“二梁旦”,“三梁旦”意即第三位花旦角色)和小旦(又称“小包头”、“拜堂旦”,专演丫头、宫女等很少开口的角色),共十五行角色。一个班社,过去多为二十八人(尤其是徽班)。计班主(亦称“领班”,实为老板)一人,“承头”(即“戏蚂蚁”,组班时帮助邀角请人,组班后主要负责接洽演出场地,50年代已取消)一人,乐队五人,后台管头箱(衣箱)一人,盔箱(帽、盔、髯口)一人,三箱(砌末)一人,总务一人,伙头二人,加一十五行演员,共二十八人。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方面,由于长期在广场演出,形成夸张、粗犷、强烈、明快的特点。如武将出场,以迅速后退一步,并亮一高架子来突出人物,与其他剧种的站定后前跨一步不同。又如其他剧种一招一式都讲究圆,动作呈连续变化的曲线,而婺剧却往往圆中带直,曲线中出现折线和直线来显示动作的力量和感情的强烈。它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即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如《断桥》是一出文戏,但白素贞和小青的“蛇步”和一连串的舞蹈身段,许仙的“吊毛”、“飞跪”、“抢背”、“飞扑虎”等跌扑功夫,其吃重程度均不下于武戏。反之,武戏《水擒庞德》,却慢招缓式,在乐曲中开打,以舞蹈动作取胜。

  过去婺剧无水袖,因而手腕和手指功夫十分突出。旦角的开门、整装、整容等动作,无不注重手指的颤动功夫;净、生等角色的各种云手动作,也十分注重转腕,翻掌加上亮相时常曲腿亮靴底,与傩舞和佛教舞蹈颇有接近处。此外,角色上场时两肘(下臂)平曲,大拇指翘起,其他四指并拢,“起霸”时尽用身子旋转动作,扬鞭催马时鞭梢总是向上等,又与傀儡戏的动作相似。同时,婺剧中还保存了许多特技表演,如《火烧子都》中通过筋斗带彩的三变脸,《滚灯》中的顶灯,《大补缸》中的翻梁和七十二吊,《肉龙头》中的红拳、舞叉,《僧尼会》中的耍佛珠,《水擒庞德》中的“倒插顺风旗”,《三打王英》中的“倒喝水”,《相梁刺梁》中的“飞僵尸”等。

  人物塑造上,有些剧目往往从农民生活的角度来理解人物,即使帝王将相亦然。如《九锡宫》中已官填封九千岁的程咬金,在人们为他祝寿时,竟自顾自偷吃起枣子来。又如《三结义》中的刘备,却是个好吃白食、油嘴滑舌的二流子。

  婺剧班社过去演出,必先点戏:由二旦色头饰珠翠,脸敷脂粉,身穿红绿男客衣(褶子)。其一持牙笏,上开戏名,另一持笔,请“庙会头首”以笔点戏。演出之前,必先闹台,称“闹头台”,一般只用打击乐器奏出各种锣鼓点,取其热闹,借以招揽观众,谓之“闹头台”。但是,每逢头场演出,则必闹“花头台”,在锣鼓中插入大唢呐、小唢呐、笛子、胡琴主奏的四支乐曲,时而委婉清柔,时而激昂雄壮(“花头台”乐曲今已成为独立的民间吹打组曲),观众通过“花头台”来品评乐队水平。“头台”闹完,继以“蹈八仙”(有“堆花八仙”、“追桃八仙”等多种,均以蟠桃会众仙为王母庆寿为内容),再“跳加官”(俗称“跳白面”、“天官赐福”)、“跳魁星”、“跳财神”,然后演三至四出“摘剧”(折子戏),称为“开台”。每逢头场开台,徽班必演《百寿图》(《满床笏》《打金枝》),乱弹班必演《九锡宫》。演此两剧,一为取其吉利;二为亮行头;三因戏中行当全,唱做并重,能反映出班社演出水平。庙会主事人也据此决定戏码和演期的长短,观众则据此选择看哪几本戏。开台戏演完,接着“闹二台”,一般用大唢呐吹演奏一支曲牌,配以锣鼓,较简短,目的使演员和观众各以稍事休息。然后大戏开始,称为“正本”。正本演完,须加演一出小戏,称为“后找”。如《哑背疯》、《骂鸡》、《王小二过年》之类。从开台到后找,一场戏约需四、五小时以上。

  婺剧剧种详解

  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现代戏《桃子风波》等。

  表演特色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急百货店梅田总店购物攻略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物之阪神梅田总店美食美酒伴手礼篇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阪急百货梅田总店体验日式夏日乐趣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阪急带您体验华丽而精致的“神户流生活方式”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4 TOUR126.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