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4月25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成为我国首部旅游行业法律,并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景区涨价等热点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景区门票怎样才能降下来?
【案例】前段时间,湖南省凤凰古城景区整体打包收费,“五一”小长假,凤凰古城遭遇了游客“用脚投票”,游客数量减至去年同期六成。
【条款】第四十三条: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另行收费项目已收回投资成本的,应当相应降低价格或者取消收费。
公益性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贵文物收藏单位外,应当逐步免费开放。
【解读】价格持续高涨的景区门票着实伤害了旅游者的出游积极性。在一些地方,门票在旅游花销中占21%,甚至超过了住宿、交通等的花费。
景区门票该不该涨?如何涨?涨多少?面对“疯狂的门票”,国家发改委2007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门票价格,上调频率不得低于3年。但到了2010年,不少景区迫不及待地上调了门票价格,将“三年不涨”禁令演变成“三年必涨”的现实。
今年“五一”前,国家发改委再度要求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1200余家景区提供优惠票价,整体降价幅度近20%。但一些热门景区“错峰优惠”,生生将“含金”的优惠变成了“含水”的“文字游戏”。
“旅游法以严格控制价格上涨为基本原则,增加了听证会这一价格调整程序,同时规定,景区门票价格变动应提前6个月公布。”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王威表示,这些措施有助于遏制景区随意定价和门票过高等问题。
旅游法能让景区门票降下来
针对景区涨价,旅行社有不同的看法。新疆某旅行社负责人认为,刚刚出台的旅游法提出景区涨价需要有根有据,必须提前6个月公布。“这样的规定为旅行社签订旅游协议留有了缓冲时间,如果一家景区门票没有提前公布就突然涨价就会给旅行社造成一定影响,有了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旅行社也就放心了。”
另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近期旅行社已经和景区、宾馆、汽车公司都签订了协议,只要绝大多数景区门票坚持不涨价,哪怕只有个别景区涨价,团费总体上还是有望和往年持平的。“我刚刚了解到,新出台的旅游法对景区‘另行收费’进行了规定,需要经过一定的论证、听证、公布结果等程序,还必须提前公布涨价通知。这就保证了旅行社的合理利润不会再受到旅游景区涨价的影响,并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门票调整。”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表示,旅游法也对旅游资源的“护用并举”进行了协调规范。“将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从法律层面加以协调,有助于缓解景区以门票收入来弥补保护漏洞的困境,从而为景区门票价格下降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人民政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