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用休闲构造新园,只不过这个新园形成了空间的分离,但是质量提高了,比如公共园林。所以休闲生活就是通过大园弥补小家、质量弥补距离来实现
□魏小安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农业社会是少数人的漫游,工业社会是多数人的观光,而与后工业化社会对应的是人们的全面休闲。几千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追求家园,而受当代社会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只能有家不可能有园。在都市蜗居,能有房子就不错了,还追求园?可是人都是从乡村过来的,在乡村才能形成家园的概念,这样就需要转换,就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用休闲构造新园,只不过这个新园形成了空间的分离,但是质量提高了,比如公共园林。所以休闲生活就是通过大园弥补小家、质量弥补距离来实现。
现实是我们不可能有园,如何实现休闲生活、寻求家园?首先就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实现一种家园梦想。其次是生态,也就是环保。先规划小动物的生存空间,再规划人的生活空间,我只在国内少数几个地方看到了,可是我们出国去,只要有松林肯定有松鼠。第三是森林,这是追求一种生物多样性和多元化。第四是文化,文化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另一个方面是现代文化,传统文化要追求经典,现代文化要追求时尚。第五是艺术,美就是生活,这里面既包括人的艺术,也包括艺术的人。第六是创造,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和新的发展基础。第七是休闲。第八是运动。运动是天性,这种天性应该进入生活,在这方面我们的创造性是最差的。第九是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和社会健康。第十是情感,摆脱网络、丰富情感。这大概也是我们现在最大、最突出的问题。这是社会转轨变形过程中一种过渡现象,但是我们希望这种现象、这个阶段能够尽快缩短。十一是邻里。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生活距离很近,但是情感距离极远。十二是立体。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立体空间之内,这是一个立体的绿化,也是一个立体的产业。十三是幸福。主旋律、终极目标,最终需要我们深入体验。
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一个全面深入的体验和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淡化景区、淡化开放是新要求,强化景区自然强化景观,把视觉作为第一要求甚至是唯一要求。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要求是全方位的,是综合感受,是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体验。另一方面,一流的观光资源已经全面开发,再强调景区则会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多花钱,办不好事。很多东西我们应该转化,比如转化成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戏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专项旅游区、特色娱乐区等,现在景区的一顶帽子大家戴,觉得不戴这顶帽子就不行,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对应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必须要有多样化的产品。
休闲度假是大资源,也是大品牌,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些资源,但是需要升值也需要变迁,升值是潜在的,变迁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方式,选取不同的时机。现在只要建设比较少的地方,就一定是好地方,我们这些年建设越来越猛,实际上是在逐步毁坏自己的家园。
休闲也同样是很多品种,很多体现方式,一是城区休闲,重点是培育中央休闲区,创造城市品牌。二是商务休闲,这就是东莞的模式。三是乡村休闲,提升农家乐,建设休闲农庄。全国有接近1500万家农家乐,这股风刮到头了,如果我们还继续用农家乐的模式来发展是不行的,农家乐需要提升,做好开放展示、场景再现、衍生扩张。四是文化休闲,尤其是古镇、古村、古街道,达到一种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功能多样化。五是运动休闲,涉及一系列的户外运动项目、水上运动项目,包括高尔夫球场,美国3亿人口有3万家高尔夫球场,平均下来1万人一个球场,我们不能跟美国比,但是也用不着把高尔夫球场当作洪水猛兽,可以适度发展。六是养生休闲,包括温泉、度假设施、中医中药等。七是娱乐休闲,就是结合民族特色集中培育。八是度假发展,涉及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会所建设等。从产品角度,休闲可以分出这么八大类,意味着天地是无穷的。
发展是硬道理,经过多年体会,我感觉不发展也是道理,硬发展是没道理,幸福是根本道理。在工业发展中后期,要用后工业化视角来研究发展,说到底就是要顺应自然、尊重前人、爱护资源、从容生活、创造幸福。现在人们的生活态度太不从容,每个人都在赶,每个人都很急,每个人都在挤。大家都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其实孩子生下来和别人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而且永远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似是而非的认识,这种似是而非的话误导我们。欧洲人不追求成功,追求的是生活质量,美国有一部分人在追求成功,多数老百姓也在追求生活质量,而在我们这儿什么都不行。比如开个小店养活自己,干活吃饭,挣钱养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人来说就不行,开个小店为什么不连锁?要连锁为什么不上市?觉得达到了上市就达到了成功,达到一个成功底线,为什么不进世界500强?这样一种误导,结果造成整个社会的紧张,本来能过好日子,也过不好。还是那句话,美丽中国在休闲,好日子要好好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