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新闻网讯 (王月婷 赵蝶) 笔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目标要求,四川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古镇景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9月份开始对全镇范围内现有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历时一个多月,目前已顺利完成普查任务。

一、普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为切实抓好普查工作,使普查工作有序开展,黄龙溪古镇景区成立了由管理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综合科、管理科、规建科科长为成员的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规建科,规建科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工作。
普查小组结合景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明确任务,细化要求,落实责任,对景区范围内具有观赏游览价值、分布相对集中、具有地域特色、可独立开展游览活动的景区景点着手进行了全面普查。
二、普查工作取得成果情况
黄龙溪省级风景名胜区在黄龙溪镇域范围内共约10平方公里,包括黄龙溪镇区、府河、鹿溪河沿岸地区。该风景区以黄龙溪古镇风貌和两条河流两岸优美的风光为特色,黄龙溪镇的旅游资源基本上被包含在内,资源十分丰富,包括若干种基本类型。景区资源总体评价如下:
1、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类型较多、集中度高
黄龙溪旅游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具,其中火龙艺术节和三县衙门等资源达到国家级旅游资源标准。自然资源包括府河、鹿溪河、古树名木等植被景观,还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码头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烧火龙,划龙船,放河灯等民俗文化资源,影视拍摄场景、船工号子等文学艺术资源,还有现代休闲娱乐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质较高,集中度高。
2、旅游资源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价值独特,特色鲜明
黄龙溪作为千年古镇,具有浓郁的川西古镇地方文化特色和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黄龙溪作为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水码头,因其水路贸易,留下了大量文化和商业遗存。古渡、古树、古街、古庙、古衙门,保存了黄龙溪作为昔日商业水码头的繁华记忆,也是黄龙溪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它向游客展现的,是一个曾经作为水路运输枢纽的川西古镇,所蕴涵的独特历史文化景观、宗教活动及饮食风俗习尚。
“衙门”是古代申诉,审案,刑讯,甚至关押的地方,衙门文化自古流长,是旧时中国法制文化的集点,三县衙门是清代仁寿县、彭山县、华阳县联合派出的办事机构,专管三县的民事、水政及匪患。现位于古龙寺内的三县衙门是黄龙溪古镇的垄断性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潜能。
黄龙溪为二百多部影视剧提供了拍摄场地,古镇因此积淀了深厚的影视文化和丰富的影视资源。影视文化也是黄龙溪古镇不可复制的资源。
3、具备区位优势和优越开发条件
黄龙溪位于三县(彭山、仁寿、双流)的交界,两河(府河、鹿溪河)汇流之处,离成都市中心仅42公里,距双流县城3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31公里,交通便利,具备较好的区位优势,对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具有较强吸引力。
各级政府及领导对黄龙溪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以旅游为龙头,打造古镇旅游品牌”的发展方针,同时,黄龙溪镇是成都市确定的旅游重点镇之一,成都市对其定位以旅游业为核心,享受多项扶植政策,使黄龙溪具备较为优越的开发条件。
三、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自2006年8月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来,黄龙溪镇人民政府对黄龙溪古镇范围内历史建筑进行了长久有效的保护,对六个寺庙、72套历史建筑民居设立了保护标志并建立档案。现古镇保护范围、历史建筑数量及保护范围较申报期相比较无变化。且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原3处(金华庵、皇坟、三县衙门)增加至今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庵、三县衙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大院、镇江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皇坟、杨家大院)。
为能更好的进行古镇保护与管理,确保古镇传承,黄龙溪镇党委、政府、黄龙溪古镇景区管理局在保护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古镇核心区)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现黄龙溪场镇范围内房屋新、改、扩建均按照《双流县黄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纳入了严格的保护和管理,除必要的古镇维护、危房维修加固并达到修旧如旧、修新如旧要求外,无一例违法修建。
根据《景区房屋装修施工管理规定》、《黄龙溪古镇景区居民建房管理实施意见》,对黄龙溪古镇内的一切新、改、扩建、装饰装修的单位或个人做了明确的要求,古镇核心区内居民住宅建设以及规划区内装饰装修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对违反《管理规定》及《实施意见》的行为明确了惩罚制度。
据悉,通过对全镇风景名胜资源的普查,摸清全镇风景名胜资源家底,进一步明确保护、利用和传承风景名胜资源的范围、类别及价值,建立和完善风景名胜资源档案信息库,对争取国家、省级的支持和保护,为黄龙溪古镇景区申报国家AAAAA景区奠定坚实基础。 |